1、本馆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日9:30-16:30。每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为团体接待日,每周六、周日为公众接待日。
2、我馆向团体游客免费提供讲解服务,如需讲解,请提前预约。
3、团体参观预约:本馆使用电话预约系统(010-65851500),参观人数规定在10人以上,若人数少于10人请您选择在我馆公众接待日时参观,电话预约成功后,请您当日携带单位信函前来参观,请按规定准时参观,逾期作废,谢谢合作!
4、公众参观:无须预约,请凭借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前来我馆参观。
1、至少需提前三个工作日预约,不能预约当日参观。
2、团体参观预约时需要登记单位名称、预约人姓名、领队身份证号、参观日 期、联系方式、参观人数等信息。
3、如遇重要会议、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我馆需临时关闭,详情将在馆内提前公示,请您来访前电话垂询。
4、参观人员应自觉遵守观展秩序,服从馆内工作人员现场引导。遇到紧急突发情况,应听从馆内工作人员指挥,迅速有序退场。
5、老年体弱的参观者需有人陪伴照顾,儿童进馆需家长照看,以确保安全。
6、参观时请您不要大声喧哗,自觉遵守馆内警示和敬告,请勿触摸展品,请勿攀爬、躺、卧、踩踏布展设施,严禁向模型区投掷任何物品和杂物。
7、参观人员应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严禁在馆内吃零食和丢弃杂物。
8、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械具危险品入馆。
9、严禁在馆内吸烟,严禁携宠物入馆。
10、违反上述规定损坏物品等行为给予赔偿。
咨询电话 (86)10-65851500
商务洽谈 (86)10-65918356
东临东四环,位于朝阳公园东五门北侧。
公交车站:大山庄 公交车辆:740、753、976、988、657、628、特9、运通111等。
自驾车辆:沿东四环辅路至双新桥,于朝阳公园东5门北侧停车场处。
步行路线:从停车场大门处进入,沿指示路标向西直行200米到达本馆西门。于换票处换票后,自本馆西门进入参观。
地铁路线:乘地铁14号线至东风北桥(地铁站)C1口出,南行1.4公里到达朝阳公园东5门内朝阳规划艺术馆。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互动朝阳微博 |
为鼓励与扶持华语青年导演,在3D博览会期间与中国电影协会连续四届共同主办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影像展(2011-2014),累计公益展映44部优秀华语电影,举办15场主创见面会,共万余人参与,其中影像展推荐的影片《拾荒少年》,荣获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
作为3D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活动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大学生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分享原创艺术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和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至今已举办三届(2010、2011、2012),以大学生原创作品为主要内容,包含CG原画、服装展示、涂鸦、影视短片、动漫短片、小剧场戏剧展演共六个板块活动。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二十余所国内高校,800名学生上交的作品2000余件,免费展演20余场优秀话剧。
从最初邀请《阿凡达》3D制作团队与国内影视导演张纪中、张艺谋等业界知名人士的交流探讨,极大地推动了3D等技术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从而涌现出了类似《兔侠传奇》等成功的3D影视作品,促进了国内影视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依托3D博览会的平台、场地、资源优势及品牌影响力,通过实现可经营性资产优化配置,3D博览会先后服务过《阿凡达》3D特效制作团队交流会、电影版《武林外传》发布会、电影《金陵十三钗》新闻发布会暨新书首发仪式、电影《二次曝光》首发式、民生大剧《北京一家人》开机仪式等活动,让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电影与时尚相衬托,打造中国电影发布的艺术殿堂。
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通过打造以视频直播、微博互动和专题报道为特色的网络工作平台,开辟了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的新渠道。3D博览会历来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品牌传播价值,深入挖掘新闻宣传亮点,针对电视、网络、平面、手机等不同媒体特点分众式、定制化提供素材,报道质量、报道力度均逐年提升。
2010年,3D博览会第一届,人民网首次以3D为主题进行了网络专访直播。2011年,经济日报以《3D技术带你体验智慧城市》为题,对朝阳规划艺术馆馆长杨军进行专访并整版报道2011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2013年3D博览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来馆就3D博览会的主题做了专访,《中国文化报》策划了半个版面的专访,11月9日3版以“3D特种院线绘出产业蓝图”为题刊发。2015年《中国文化报》以“3D技术引爆电影业新一轮革命”为题对3D博览会进行专版报道。中新网以“中国3D博览会闭幕-聚焦新文化业态创新应用”为题对3D博览会六年历程进行专题回顾报道。另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新华网、中国经济网、腾讯网、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50余家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通过多样化、立体式的综合宣传,打造出了“3D博览会”的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北京文博会传播面最广、观众最关注、媒体最聚焦的创意活动。
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通过打造以视频直播、微博互动和专题报道为特色的网络工作平台,开辟了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的新渠道。3D博览会历来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品牌传播价值,深入挖掘新闻宣传亮点,针对电视、网络、平面、手机等不同媒体特点分众式、定制化提供素材,报道质量、报道力度均逐年提升。